扫地机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扫地机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【资讯】为农业增产提效注入科技力量巨叶花楸

发布时间:2020-10-18 15:34:05 阅读: 来源:扫地机厂家

为农业增产提效注入科技力量

在赵县齐家村设施蔬菜大棚里,农业技术干部郝国法正在现场讲解瓜菜种植技术。

本报记者李杰文/图

“建设现代化大农业,靠什么?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,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。”1983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工作时指出,科技与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、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。

“作为全市唯一的农业科研单位,我院始终把一切为‘三农’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担负着当地诸多农业科研科普工作。”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国英说,近年来该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通过整合科技资源,调整科研体制,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,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,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,推动了地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。

追求科研一流,练就过硬本领,创建高水平的技术平台和科研团队

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是“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”依托单位。在小麦育种方面,突出高产和节水结合,先后育成审定品种24个,其中9个通过了国家审定,创5个河北省高产记录,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棉花育种上,先后育成新品种20个,其中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,新品种“石远321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长特别奖,先后培育出玉米新品种15个,其中“石玉9号”通过河北、辽宁、内蒙古及天津四省市审认定。

近年来,在发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,该院积极调整科研方向,从单纯育种研究向科研多元化发展,开展了优良新种质资源研究、分子转基因应用技术研究、栽培配套综合技术研究、技术推广培训一体化研究等,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。

“打铁还需自身硬。”研究院主任康会敏介绍,“十二五”期间,该院充分发挥科研基地优势,积极推进与中国农科院、北京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,优势互补,加强人才引进,积极承办国家和省(部)级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,每年平均承担课题达70项,省(部)级以上课题占到60%以上,仅2017年获得科技奖励17项(次),其中获得省级奖励5项、市级奖励12项。获奖级别和数量在省内同行位列第一。

研究院为发挥人才和资源的优势,将原有的13个科研所、室,合并重组为五个研究中心,分别为郭进考科研工作室(小麦研究中心)、经济作物研究中心、粮油作物研究中心、现代农业研究中心、果树花卉研究中心,实现了协作共享,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。现有国家级专家2人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,省市级专家39人。2015年被授予“全国文明单位”荣誉。

同时,新兴学科发展迅速,大豆、蔬菜、马铃薯、花卉、特种动物养殖等方面的研究成效显著。目前,大豆新品种苗头品系达到23个,培育出大白菜、大葱、洋葱、芸豆、萝卜、秋葵、等新品种19个,高山杜鹃的生理生化研究与资源的搜集、引进、利用方面,达到全国领先水平。

培养职业农民,村村户户普及农业技术,彻底破解生产中技术难题

在赵县农业科技试验基地,工作人员郝晓兰给记者演示着物联网监控系统。她说,该基地有科研楼、组培室、种子库房、加工车间、5500平方米智能温室及6栋日光温室,国内十几家科研单位的实验项目和成果落户园区,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,形成了聚“科研、展示、推广、科普培训、生态观光”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

“基地承担着‘职业农民培训’‘基层农技人员培训’‘石家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’‘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推广培训’等项目进行技术传播。”该基地技术员张朋伟说,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相继开展了“农业合作社大讲堂”和“农民田间培训学校”等活动。

近年来,“阳光工程”培训、“青年农场主”培训、“新型职业农民”培训农民达2521人,其中包括新型职业农民471人,青年农场主200人,农村劳动力1850人。采用农事面对面诊疗、观摩式、电子商务操作、自媒体长效培训等多种模式,培养了一批懂技术、能经营、会管理的农业骨干力量,为河北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。2017年5月,该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“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”。

“小麦追肥要三看:苗情、墒情、天气……”元氏县北白娄村老农史双林说:“大喇叭播讲很详细,好操作。”研究院承办的“村村通大喇叭工程”项目,已覆盖石家庄全市4200个行政村(点),受益人口600多万,覆盖耕地面积850万亩。平均每年宣传、推广惠民政策、农业技术、卫生健康、农业信息及应急广播等5000余条。

该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李瑜玲说,为增强科技服务实效,出台了专门制度,对全院科技服务工作进行量化、分解。目前,有25人的专家服务团队,建设示范基地37个,与1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了服务协议,在周边县市区开展讲座培训会、观摩会54期,累计受众人数1万多人次。

增加农业效益,提高种粮收入,力促种田农民有更多“获得感”

“种田也能挣大钱!俺种的6亩多小麦,产量达1万斤。”在藁城市刘家庄村小麦超高产试验田实打实收现场,农户赵全志种植的“石麦18”亩产711.5公斤,创造了河北省小麦高产新纪录!

为解决华北水资源匮乏问题,突破小麦科研育种的瓶颈,研究院先后培育出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,累积推广达4亿亩,增加小麦产量达100亿公斤以上,农田节水达125亿立方米。

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,在培育玉米优质抗旱品种的同时,深入开展了特用玉米研究。比如,特用玉米“石彩糯1号”“石甜玉1号”通过了国家审定,“燕金香糯1号”“石黑糯1号”通过河北省审定,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和鲜食玉米加工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推广价值。

在曲周县开展的“油菜—早熟棉”节水复种示范田,油菜机种机收,全程不浇水,于10月底棉花收获后播种,翌年5底收获,亩产200公斤左右。棉花于6月初播种,亩产籽棉250公斤左右。这种种植模式符合当前农业政策,适应当地生态环境,不仅节水、省工、高效,有利于稳定当地棉花生产,还提高了农民种田收益。

“新时代要有新作为。”田国英表示,今后要继续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,努力多争取承担国家、省市级重大、重点项目,培育重大科研成果,在原有的科研平台上再创建2个平台项目,有效提升科研能力,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等科研创新团队。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,继续深入推进对外合作交流,创建“全国一流科研院所”。

工作服蓝色

定制工作服夹克

防静电工作服订制